瑜伽常识 /MANUAL
董宇辉深夜失眠联系李娟说想去看阿DB真人,勒泰?为何名利双收的他却越来越不快乐?
DB旗舰,DB旗舰,生命自己会寻找出路。因为只有在无际的弯路中,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不停地靠近世界的种种真实之处,才会有强大生活的强大根基。
自从上次董宇辉和老东家的扯皮风波顺利解决后,隔了一段时间没有关注董宇辉了。()觉得俞敏洪终于承认了董宇辉不可替代的作用,给了与他价值相匹配的位置和回报后,他应该会更有干劲吧?
新闻说,董宇辉感到“非常痛苦”:父母被频频骚扰,自己则每天紧张到难以入睡,需要依赖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——
即使俞敏洪,尽管发出了“想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去游山玩水”的期待,却也因为东方甄选的股价大跌而马上改口道歉……
而形成对照的是,根据李娟的散文改编的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却火出了圈,连董宇辉都在直播里透露自己联系了李娟,问她:
我相信董宇辉的期待是真诚的,忙碌的生活和痛苦的纠缠,他希望有阿勒泰的角落能够给他带来心灵的放松。他的心声也反映了很多都市人的困扰——
一边是现实的名利,甚至泼天富贵,但忙得连轴转的生活;一边是清淡闲适的生活,但也有颠沛流离甚至艰苦粗粝的曾经,如何选择?
尽管我们可能不需要背负董宇辉那么多,也没有让我们即刻就能躺平的财富,但是面对“财富自由”的向往和中产标配的期待,我们又何尝不是在“养家糊口”的现实压力和“诗和远方”的美好向往中进退两难呢?
因为李娟确实活出了极简生活的快乐与质感,而这背后折射的是她的豁达的勇气与知足常乐的智慧。
李娟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,因为她活出了简朴生活的质感,即使物质比较匮乏,但是她始终能够看到生活的美好,这种美好不是刻意地美化,更不是意淫,而是一种真正如田园诗人般的视角,能够与大自然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豁达。
“那个时候山谷的风出来,树叶晃动……你能听见风声,然后大口呼吸新鲜空气,山谷中流水淙淙——那个时候,你会觉得自然是如此美好。”
这一段文字是李娟和母亲去山里摘木耳的情景,其实过程很辛苦,要一直弯着腰走,累得满头大汗,但在她的笔下却是如此美好和感动。
李娟的生活曾经很苦,童年时曾生活在新疆最北端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。高中辍学后,她帮助母亲经营小卖部,干过车工、服装厂工人,兼做裁缝,与牧民一起转场。这些都成为她宝贵的写作素材。
她选择成为作家后,也并不是一夜成名,即使出版了《我的阿勒泰》后,生活状况也没有太多的改善,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写作,于她而言,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救赎。
如果说,成名前李娟选择拥抱自然的极简生活多少有无奈的成分,尽管她一直都有一份坦然以对的豁达与勇气,那么,成名后已经摆脱了物质匮乏的李娟,却依然选择一种简单生活,这就是一种智慧了。
如今,李娟一个人在新疆自己的房子里安静地生活着。今年45岁的她,自称“娟姨”,也喜欢别人这么叫她。李娟解释说,因为自己个子小,戴个眼镜,外形很学生气,很容易会被认为年龄很小,但其实自己年纪不小了,她不愿意处于那种好像迷恋少女感的状态中。
“自己搬了新家了,比原来的房子小一半,家务活少了一半很轻松,住着比市区舒服,因为能看见星空,还挺凉快……”
真有点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飘逸感。能够在物欲横流和名利裹挟的当下,活出这样的一份简朴恬淡,这确实是一种智慧。
面对一夜成名和迅速的财富积累,以及越来越重的担子,董宇辉还是有些茫然失措的。
他谈到自己的内在冲突,不善言辞却忙于应酬,喜欢独处却四处奔波。这种矛盾感让他痛苦和内耗,也无法活出李娟的自由和洒脱。
而董宇辉的痛苦可能也是内卷环境下很多人现实的痛苦,甚至痛苦还会加倍。因为董宇辉毕竟事业有成,只是忙碌的生活超过了极限。而更多人忙忙碌碌却效果甚微,是否敢大胆做减法?这确实很考验勇气。
“李娟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,从平淡中发现意义的能力是非常强的,这就是所说的感到快乐的能力。快乐的能力比其他的都要重要,比获得物质的能力更重要。”
快乐是一种能力,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天生的,但恰恰我们畸形的教育和价值观让我们丧失了这种能力。
曾几何时,我们几个小伙伴在非常简陋的操场里狂奔却开怀大笑,在一起丢个沙包就乐趣无穷?
曾几何时,我们凑个零花钱买上一个冰淇淋就能乐上半天,边吃边聊昨晚偷看的港台剧,或者交换一盘流行歌带,就觉得莫大的欢喜?
又曾几何时,我们在街边吃个麻辣烫或者烤肉串,一起天空海阔的畅谈人生理想和意义,觉得未来充满希望?
然而,这样简单快乐的时光似乎逐渐远去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质目标,房子,车子,票子,位子……
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环境中,我们变得越来越现实DB真人,,朝着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马不停蹄,确实也有一段时间,似乎事业越来越好,资源越来越多,但却突然之间,发现自己好像离快乐越来越远了……
我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选择了出国深造。当时三十出头,面对北京的雾霾和不断攀升的房价压力,尽管在体制内旱涝保收,但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偶然机会跟随Emma的外派来到日本生活了一段,忽然觉得这种生活的节奏感更适合自己,能够静下心来跑步,读书,整理思绪,品味慢生活,于是,便和Emma决定旅居日本。
刚从热闹的中国大都市转到日本的中部小镇,确实有一段适应期。正如村上春树的跑步生活一样,每天简单规律的生活,几乎无社交,多出了大把自由时间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,我也心慌过。
但度过最初的心慌,开始做好家庭主夫的工作,并且为海外求学认真准备,慢慢的,我喜欢上了这种简单规律的生活。更难得的是,我发现自己感受快乐的能力在增强。()
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后,我系统梳理了从中学时代以来写的十几本日记,然后把想读的一些经典书籍认真读了一遍,开始关注日常生活的品质,从“好好吃饭,睡觉,运动”这些日常出发来调整生活状态,并开始练习冥想和瑜伽,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,寻找生活的小确幸……
正是这些小习惯的养成,为我后来的“心理能量营”的开设打下了基础,因为我从这些仪式化习惯中得到了太多的益处,也终于开始明白,生活不是过给他人看的,我们终究需要学会和自己相处,需要一点闲适的时间来安顿心灵。
因为经历过从忙碌焦虑到做减法重新找回简单快乐的过程,所以对董宇辉目前的焦虑多少有些共鸣。
所有的名利背后其实都是有价格标签的,当我们在通往世俗成功和名利的路上走得更远的时候,很可能背后的代价是自由和快乐。
关于人生无常的文章,我写过不少(),这可能也是我人到中年最大的领悟,因为每天都在和来访者的各种不幸遭遇和痛苦打交道,我更体会到福祸相依,富贵无常的常识。
乔布斯说,他经常会问自己,假如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,你是否还会这样度过?
如果他的答案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“NO”,那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调整了。
如果说我们觉得一天太过极端,可以把时间设为一周,一个月或者一年,但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还能活很久,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真的不知道。
因为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人是会死的,并且这个日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无常很多,我们才会去思考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,才会真正去考虑每一个当下是否过得足够好。
我的人生哲学是“不透支”。既不透支未来去满足现在过高的欲望导致人生路越走越窄,但也不透支现在的快乐去为将来的不确定性忧心忡忡。
具体来说,就是量力而行,学会活在当下,在每一个当下瞬间,培养一个觉察者看着自己,我享受当下的状态吗?我可以选择控制的部分有哪些?我是否已经尽力,也就是“尽人事”?对于不能改变的部分,我是否做到了臣服和放手,也就是“听天命”?
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这样,我相信我们内心会少很多纠结内耗,而真的跟随生命之流,活出自由舒展的样子。